多年前,我在豆瓣加入了一个名为“买书如山倒,读书如抽丝”的小组,里面混迹了一群和我一样爱买书胜于爱读书的同仁。大家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购书单、交换电商优惠券、制定永远不会完成的读书计划,整个群组里弥漫着一种病入膏肓又洋洋自得的满足感。
“我读书少,但我买书多啊!”在纸质书年代,不计后果“买买买”似乎是某种填充自己焦虑感的方式。买来的书,一旦失去了当时渴望读它的心境,就注定了被束之高阁的命运。长此以往,未读的书越堆越多,读书这件事儿好像变得不太重要了,重要的倒是买书本身的过程。
有了微博、微信,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是,这种奇怪的阅读状态似乎没有太大改变,甚至愈演愈烈。朋友圈里,常常有人每日分享数十篇文章刷屏,以至不得不将他拉近黑名单才解气。我是绝对不相信,这些分享“狂人”疯狂地读过所有的文章。
专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的猜想。近日,哥伦比亚大学和法国国家研究所的科学家估计,人们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的链接中,59%的链接从未被人点开过,即便其中的某些链接被分享了成千上万次。
正如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带来的买书不读书,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消费同样带来了“分享如山倒,点击如抽丝”的现状。况且,为了买书还要付出金钱成本,而分享一篇文章,除了动动拇指,有时连大脑都不需要运转。
新媒体时代的浅阅读趋向,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如今,人们往往根据标题或是摘要来得出结论和分享观点,却并不打算耗费几分钟的阅读时间来深入挖掘。因为要想静下心来阅读一篇公众号文章,你不得不忍受好几分钟不看朋友发来的消息,这对很多手机重度患者而言,不啻为一种折磨。
与“愚蠢”的书商把书印得越来越厚、卖得越来越贵不同,新媒体的操盘手对你我人性的弱点洞若观火。不想读?那就用上“标题党”,让你忍不住点击。不愿读?那就用奇葩的观点勾起你的欲望。要解决网络阅读的“乱象”,还真是道让人抓耳挠腮的难题。
不过,话说回来,是谁规定买书一定要读,分享后一定要点击呢?无论阅读的是为了长见识还是涨姿势,归根结底,阅读能够给人带来心智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。买书也能够带来快乐,转发也是在表明态度,分享也能够寻到知音——至于是不是真的读了,你不说,又有谁知道呢?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