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选人用人“条子工程”见光死 来源:人民网 作者:何解 日期:2013-10-30
[导读]现在,用人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,就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,某个干部优不优秀,群众眼里有杆秤,领导心里也明白,但到实际任用时,结果却与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大相径庭。这其中作祟的,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私心杂念,是社会上诟病的“关系网”、“潜规则”。
日前,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,要下决心整治所谓的“关系网”、“潜规则”。干部怎么用,由组织部门考察,听取群众意见,党委集体决定,按程序办。谁再打招呼、递条子,就要曝光,让大家来监督。(据10月25日《北京日报》
现在,用人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,就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,某个干部优不优秀,群众眼里有杆秤,领导心里也明白,但到实际任用时,结果却与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大相径庭。这其中作祟的,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私心杂念,是社会上诟病的“关系网”、“潜规则”。
正如有人所批评的,处长对老朋友说:“你放心,你儿子招工的事情已经定了,招聘只是个形式!”局长对情人说:“你放心,提拔你弟弟当科长的事情已经定了,考察只是个形式!”校长对妻子说:“你放心,录用你表妹的事情已经定了,考试只是个形式!”书记对候选人说:“你们放心,谁当选谁陪选已经定了,选举只是个形式!”应当看到,受打招呼、递条子等不健康因素的影响,任人唯贤被丢在一边了,任人唯“权”、任人唯“钱”的风气蔓延,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。
选人用人有一套严格的程序,提名则是这套程序的初始环节。人们知道,一个干部,只有在提名环节进入组织视野,才有可能被任用起来,否则就会“没戏”。基于此,提名常常成为用人不正之风的多发地,一些干部走后门、拉关系,首先瞄准的是“提名权”;少数领导干部安插亲信、排除异己,首先动用的是“提名权”……这样,用人上打招呼、递条子之类的“条子工程”应运而生,甚至愈演愈烈。
有个落马的县委书记说:“我要用哪个干部,首先就会让他进圈子,提名前定好调子,然后叫组织部开单子,会上过一下就能进班子。”选人用人先定个调调,按某个特定的对象设置条件,抑或索性“点名”考察,那么,一切程序不过是“论证”被提名者优秀的形式而已。如此用人怎么会有公信力?怎么能保证不出问题?
广开进贤之路,使好干部被及时发现出来,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热情推荐。但这并不是说,推荐提名行为就可以随心所欲、无所顾忌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。规范组织、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推荐提名方式,重在打破“暗箱操作”,实行阳光提名。特别对领导个人的推荐,一方面,要完善提名机制,只有以公开方式书面提名、署名推荐的,才可进入干部任用程序;另一方面,对那些躲在幕后通过招呼和条子“遥控”干部任用的,要敢于将其曝光,晒在阳光下。在公众的审视里,他们的行为,是不是“跑官要官”一目了然,是不是“条子工程”一眼看穿,那些背地里的“把戏”,见光必定会死。
推荐干部是一种权利,更是一种责任,谁也不能循私和滥用;人事纪律是一条准则,更是一条红线,谁也不能触碰和逾越。揭开“条子工程”的神秘面纱,督促领导干部在“显规则”下负责任地行使提名权,其实是选人用人回归正途,此举势在必行。
(文/何解)[责任编辑:邓小栗]